|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錦鯉常見魚病鑒別與防治

[複製鏈接]

5813

主題

2

好友

2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10-19 08:18
  • 簽到天數: 647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18
    金錢
    18015
    威望
    21678
    主題
    5813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文明人 文章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文章達人 教授 附件高人 附件達人 愛因斯坦

    樓主
    發表於 2016-10-17 08:18:21

    鱼在四季各易得什么病

    春季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

    部位  病  名  发病 月份  肉眼鉴别主要症状

    皮  肤 竖 鳞 病春季  鳞囊积水,鳞片竖起,形似松果,用手轻压,鳞囊积水即可喷出,有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

    出 血 病 5~8月  分红肌肉型和红鳍红鳃盖形

    ⑴ 红肌肉型: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口腔,特别是臀鳍基部都有充血,有时眼睛也充血,肌肉呈不同程度的点状充血;病情严重的全身肌肉呈深红色,有时甚至鱼体稍微发肿,皮肤发红,不用剥皮即可判断是肌肉严重充血

    ⑵红鳍红鳃盖型:初期是鳍基部充血,鳃盖、腹部、口腔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鳍条和体表亦充血,肠管发炎

    赤 皮 病 5~7月  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及腹部,常出现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

    白头白嘴病 5~7月  病鱼活动缓慢,体色稍黑,头顶上和嘴周围发白,观察在池中活动病鱼,其症状很容易辨认

    打 印 病 5~7月  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发病初期,常见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出血现象的病灶,好象打上印记。随着病灶逐渐扩大,同时向深处发展,严重时病灶部分肌肉往往烂穿,可见骨骼或内脏

    白 皮 病 5~7月  从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用手摸时,鳞片粗糙,无粘液,病重即将要死的鱼表现出头部朝下、尾部朝上

    疖 疮 病 5~7月 病变部位在背部两侧,呈现浓肿和稍微突起,用手摸时有弹性感。剖开患部,可见肌肉充血和腐烂

    水 霉 病 全年  病变部位长出大量的棉絮状菌丝,象一团团的白毛

    车轮虫病 5~7月  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当病原体大量侵袭时,借助于放大镜可见到发亮活动的虫体,病鱼表现的症状是:体表粘液增多,有时带有污泥,体瘦发黑,缓慢地飘游在下风水面上

    隐鞭虫病

    波豆虫

    斜管虫

    杯体虫病

    小瓜虫病 5~7月  严重感染时,皮肤出现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

    嗜子宫线虫病 5~7月  寄生于鳞片底下以及各种鳍的鳍条中,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因虫体颜色鲜红,故又称“红线虫病”

    钩介幼虫病 5~7月  寄生于鱼体的鳍条、鳃、嘴和口腔,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见米黄色三角形虫体

    三代虫病 5~7月  体表出现大量粘液,用肉眼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可见到细状的虫体在蠕动

    锚头鳋病 5~7月  寄生在体表的虫体很容易看到,因为锚头鳋用它的头角和一部分胸部钻入鱼的肌肉组织里和鳞片下面,露出外面部分身体细长,因此又称这种病为“蓑衣病”

    鲺  病 5~7月  被感染的鱼常表现出不安或跃出水面,或在水中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日渐消瘦,严重时甚至死亡。虫体较大,一般呈白色,肉眼可以看到,但虫体常会随时离开原寄主而重新另找新寄主,因此,有时在病鱼体上往往见不到虫体

    打粉病 5~9月  多发生在偏酸性的水中。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出现大量白点和少量红点,食欲减退,后期白点连接重叠,象米粉般裹满全身,“粉块”脱落处长“毛”(水霉)或溃烂,鳃内也有病变。病鱼常呆浮于水面,不食不动鳃

    烂 鳃 病 7~9月  病鱼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且鳃上常带污泥,靠病变部位的鳃盖内侧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 霉 病 5~9月  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常以暴发性急剧死亡,如不迅速采取措施,有在短期内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隐鞭虫病 鱼苗阶段  由于虫体大量繁殖及骚扰,使病鱼鳃部产生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鱼的呼吸,故浮头时间延长,严重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车轮虫病

    斜管虫病

    杯体虫病

    指环虫病 5~7月  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微张,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有些比较大的虫体,肉眼可见

    中华鳋病 5~7月 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在这些肿大的鳃丝中寄生着许多虫体,肉眼容易看到,因虫体后面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形状稍似小蛆,故有“鳃蛆病”之内部器官。

    肠 炎 病 5~9月  肛门红肿,严重时常表现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开鱼腹,往往有腹水流出,肠管发炎 ,严重时整条肠管呈红色或紫红色。

    球 虫 病 5~7月  病原体侵袭肠管,病鱼症状为鳃丝呈苍白色,食欲不振,在肠管内外壁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胞囊,肠组织被严重破坏,引起发炎充血,甚至肠壁穿孔

    粘孢子虫病 5~9月  有些种类只在肠粘膜组织生长发育,形成白点状孢囊;有些种类除侵袭肠粘膜组织外,还可以穿过肠壁出现大量孢囊。这种情况在二龄鲤、鲫中较常见

    疯狂病 冬春季  主要感染鲢鱼和鳙鱼,病原体侵袭鱼的脑部,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病重时鱼在水中狂游乱窜,抽搐打转,一时沉入水底,一时浮在水面,病鱼头大体瘦,尾部上翘,头部发黄,内部脑微血管出血,肝脏一般呈现紫色,有时还腹腔积水

    侧殖吸虫病 5~9月  此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由于鱼苗肠道被吸虫堵塞,影响鱼苗正常摄食和消化,病鱼身体发黑,流动迟缓,成群地漂浮于下风水面,俗称“闭口病”。肉眼仔细观察鱼苗肠道,可见像芝麻状虫体在蠕动

    复口吸虫病 5~9月  鱼苗被尾蚴感染后,最初是在水面上下往返,呈急速地游动或挣扎状,继而出现腹部朝天,头部朝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死亡。病鱼头部充血,部分鱼体出现弯曲。也有一部分病鱼因一时感染尾蚴数量不多,但尾蚴进入眼球水晶体,使其混浊呈乳白色,故又称“白内障”。到了这个阶段,鱼除了眼瞎或掉眼外,还可继续生长

    头槽绦虫病 5~9月  只感染10厘米以内的草鱼种。患此病后,鱼的营养被消耗,影响生长发育,使病鱼日渐消瘦而死。常在秋风起,鱼种食欲降低时大批死亡。剖开鱼腹,在前肠后部转弯处,肉眼可见许多细线状白色虫体

    双线绦虫病 5~9月  病鱼腹大背瘦,用手轻压腹部可从肛门挤出白色长条状虫体,剖开鱼腹可见虫体缠绕在腹腔。

    鱼怪病 5~9月  虫体寄生在鱼的腹腔,仔细观察鱼的胸鳍基部有一黄豆粒大小的洞,从洞的位置剖开鱼腹,在鱼鳍部位的腹腔,有一对形似土鳖的白色虫体。患此病的鱼,身体瘦弱,生长缓慢

    其 它 跑 马 病 5~6月  多发生于鱼苗和鱼种培育期间。池鱼围绕塘边群集狂游,长时间不止,象“跑马”一样

    气 泡 病 5~6月  肠道中有气泡,或体表、鳍条上附有较多气泡,使鱼漂浮水面,沉不下去

    萎 瘪 病 10~3月 鱼体干瘪,头大尾小,背似刀刃

    弯 体 病 6~7月 鱼体弯曲,有时头盖骨及上下颌和鳍条都出现畸型

    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为柠檬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仅微溶于水。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力,而且细菌对本药品不产生耐药性,是治疗细菌疾病的常用药物。

    2、硫酸铜(CUSO4*5H2O)

    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含有5个分子的结晶水,为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失水变成白色,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如果过于潮湿,也可以潮解,但不影响药效。硫酸铜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其灭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认为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PH值越低、有机物越少,则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硫酸铜可以杀灭鱼体外部寄生的多种原虫类及蚤类,是常用的外用药物。但由于有残毒(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肝、肾组织内),并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另外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时应准确的测量水体。溶解硫酸铜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3、硫酸亚铁(FESO4*7H2O)

    又名绿矾、铁矾,含有7个结晶水分子。为透明、淡绿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即无药用价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等药物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

    4、敌百虫(C4H8CL3O4P)

    该药化学名为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为农业、畜牧业、卫生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较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并继续分解,直至无杀活性为止。

    鱼病防治上可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规格,常用的是90%的晶体。

    敌百虫为低毒、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效杀虫药,其作用机制是有机磷掌管神经正常冲动传递的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内积累,使神经传递机能中止,导致昆虫、甲壳类等中毒死亡。在鱼病防治上,敌百虫广泛用于防治甲壳类引起的鱼病以及鱼体外和肠内的寄生蠕虫病等。

    本品为紫黑色细长结晶,不透明,具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相遇时即释放出氧,将有机物氧化,因而有强的杀菌力,其本身则还原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与蛋白结合成蛋白盐类的复合物,因此低浓度时有收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有刺激及腐蚀作用。在鱼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虫病、指环虫病及锚头鲺病等。

    6、氯化钠(NACL)

    即食盐。鱼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渗透作用达到杀灭一些体外寄生虫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铜(CUCL2)

    为蓝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硫酸铜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及血居吸虫病等。用量要准确计算,稍过量即能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8、孔雀绿(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绿、苯甲醛绿,为翠绿色有光泽的结晶,属三苯甲烷类染料。

    孔雀石绿是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较强的一类,可溶于水。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虫病等,效果较好。

    孔雀石绿是一种光敏性药物,其毒性可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时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阳光强烈时进行。同时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它不能与锌或马口铁制的器皿接触,以免因锌溶解引起鱼急性中毒。孔雀石绿不能粘在人的皮肤上,更不能进入口中。

    孔雀石绿能引起鱼类的鳃和皮肤上皮细胞轻度炎症;使肾管腔有轻度扩张,肾小管壁细胞的胞核也扩大;更重要的是影响鱼肠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简称SD。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遇日光颜色可逐渐变深,应盛于避光容器内密封保存。为内服药,吸收完全,机体对其排泄较慢,有效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肠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灵。为黄色晶体,无味,极难溶于水。有广谱抗菌作用及抗原虫作用。较少产生耐药性,毒性较低,无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全池遍洒,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及烂鳃病。

    11、盐酸金霉素

    金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稳定,遇光易变质,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触金属,以冷藏为宜。有广泛的抗菌谱,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用药个体可产生抗药性,但一般不高。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盐酸土霉素

    又称盐酸地霉素。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性稳定,易溶于水,在碱性情况下分解失效。抗菌谱与盐酸金霉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产生耐药性,但很慢。在鱼病防治上同盐酸金霉素。

    13、青霉素

    又称盘尼西林。青霉素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极不稳定,加热、光照或加酸碱等均能迅速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

    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如磺胺类广泛,对细菌作用有严格的选择性。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在鱼病防治中,主要用在亲鱼运输时泼洒到水中,以防止运输中水质变坏,对产后亲鱼采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细菌性感染。

    14、红霉素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有吸湿性,难溶于水。红霉素具碱性,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增加。本品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时不稳定,在PH值4以下,效力显著降低。水溶液应冷藏保存,在室温条件下会逐渐失效。

    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阴性菌强,细菌对本品很快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3-6个月后仍可恢复敏感度。在鱼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烂鳃病等。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

    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灾芏裙釾撸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24 02:27 , Processed in 0.01941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