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啃老”和“接受家庭帮助” [打印本頁]

作者: goooooooogle    時間: 2024-6-19 12:40
標題: “啃老”和“接受家庭帮助”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答主白子回答道,在大学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家庭支持的和没有家庭支持的学生完全是两种精神状态。刻板印象里,很多人都觉得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更独立,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常常接受家里帮助的学生,往往和自己的家长有着更良好的沟通,且接受过更加完整的家庭教育。而早早与家庭切断联系或单方面反哺家庭的孩子们,反而更容易在为人处事、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上有所不足。
这样独立的同学我认识好几个,他们都是优秀善良的人,可家庭的缺位让他们在某些方面上有天然的不足,比如不敢不愿接受别人的善意,遇到困难宁可硬撑着,也要自己要强。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不愿坦诚地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喜欢暗示,甚至会出现一些刻板行为等等。
我不是说他们不好,恰恰相反,他们很多人都是比我优秀得多的人。但是,如果他们能得到家庭的支持,或许能够更优秀,背后有家庭支撑的孩子们反而会更加从容自信。而过早的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的孩子,往往却容易怯懦。在看待啃老这个问题上,部分人会容易把啃老和接受家庭帮助这两个概念混淆,不考虑大环境的因素,简单地把接受家庭帮助的行为通通视作啃老,是一种刻板狭隘的观念。事实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照顾,才是更加健康的家庭状态。就比如说在啃老问题上很容易遭人诟病的买房,同样是父母省吃俭用,同样是掏空六个钱包。区别啃老与接受家庭帮助的重要条件是接受帮助的人是否懂得感,把父母的付出记在心里,自己努力去回报父母,这是正常的。
作为子女,掌握的资源能力不如父母是很正常的现象,接受父母的帮助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哪怕父母为此付出良多,自己活得舒适健康,不让父母担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当然,对父母的付出回报以积极正向的反馈也是子女的义务。对父母的付出坚定拒绝,哪怕发生可能会让父母难过的结果也咬牙硬撑,这或许也是一种不孝。啃老当然应该感到羞愧,但是接受家庭的帮助不是啃老,反正自己心里有杆秤就够了,不是吗?说不定接受他人的善意也是一种美德。故于成于水,鸟成于蜂,草木成于石。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7/)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