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老人出现听力衰退如何应对? [打印本頁]

作者: bb497581583    時間: 2022-10-16 22:05
標題: 老人出现听力衰退如何应对?

“耳背老人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社交媒体上的一条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老人听力衰退后的困境。从听不清到听不懂,耳背老人与他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有些耳背问题并非年老所致,还有恢复的可能。出现耳背症状后,老人切勿“自行下判断”,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每次看姥姥 都有些心疼

每周末,吴辰都会去看望91岁高龄的姥姥。老人和保姆一起住,生活起居不愁,但因为身体不太好,平日里很少外出,也没什么社交活动,难免有些孤单。每次外孙来家里,老人都十分高兴,总要拉着吴辰问这问那。

作为晚辈,吴辰当然理解老人想要找人聊天的心情,他也愿意向老人讲述近来经历。但每次和姥姥的交流,总会让吴辰有些费劲。相比起腿脚或眼神,老人下降最多的身体机能反而是听力,无论吴辰说的是什么,姥姥总是各种打岔。为了让老人能明白自己在讲什么,吴辰甚至用上了“手语”,但效果依然有限。

“最近和小雨(吴辰妻子)没吵架吧?”“没有,姥姥,我们好着呢!”“吵架了吗?你得让着点她!”最让吴辰无奈的,就是姥姥经常会自问自答,而且她的答案总是偏向消极。

老人听力下降的问题,其实几年前就已存在。当时家里一起陪着老人去医院配了助听器,刚开始戴上后,老人听力有所好转,但一段时间之后助听器也不太起作用了。这时再想让老人去医院,她总会以嫌麻烦为由拒绝。

听力衰退之后,老人能进行的日常活动也少了很多。以前逢年过节,姥姥还能接听亲朋好友打来的拜贺电话,用家乡话和老家的同辈人聊上几句。可就在近两年,她连接听电话都做不到了。保姆和吴辰都听不懂姥姥老家的方言,想转述也转述不了。

“老人现在这种生活状态,我实在是很心疼,但也没什么办法。”吴辰能做的,就是练就“左耳进右耳出”的本领。到家和姥姥照样聊天,但无论老人说什么都尽量不往心里去。

为什么助听器会对老人不起作用?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长青认为,这可能和当时验配不当有关。“我们给患者配助听器时,要通过听力图一个频点一个频点地调,把设备调试到跟患者的耳朵完全适配,效果才好。”这个过程中,需要老人与验配师充分沟通,因为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只有老人自己清楚。但有的老人可能对看病比较抵触,交流时糊弄了事。最后即使配了助听器,效果也不太好。

“除了配助听器以外,还有一种改善听力的办法是做人工耳蜗。”相比于前者,人工耳蜗的植入过程更加麻烦,需要进行手术,老人接受起来更加困难。“我们接诊过一些老人,他们的耳朵已经没有残余听力了,必须配人工耳蜗才能改善。但即便如此,选择去配人工耳蜗的老人还是非常少。”

耳背出现后 易得并发症

每次出诊,李长青都会见到听力出现问题的患者,其中以老人居多。对于“耳背老人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这种说法,他没有做过详细统计,但从经验来看,老人在耳背之后确实容易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有的家属会说,觉得老人呆呆傻傻的,而且越是文化程度高的老人越容易这样。”李长青说,老人的听力衰退会经历两个过程,刚开始只是听不清,时间长了会变成听不懂,这时再想和别人交流就很困难了。老人还会担心家人看出他听不懂,有的人就会害怕跟别人交流,渐渐变得自我封闭。还有的老人会自说自话,营造出一种我还能交流的假象。“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下,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我们也出现过老人来看病,原本只是看耳病,最后推荐他去精神心理科也看一看。”

除了心理问题,听力下降甚至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有的老人是一只耳朵好,另一只耳朵听不见,听力的不平衡会造成方向感缺失,定位能力减弱。“万一老人过马路时有辆车经过,老人没看见,司机按喇叭,老人都不知道车是从左边还是右边过来,很危险。”

从医学角度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普通人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延长听力良好的平台期。例如经常锻炼,保持机体的活力也会延长器官的活力。另外像高油脂类食物、烟酒,对于听力的损伤很大,要尽量避免。

此外,李长青提醒,有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带来耳聋的不良反应,但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跟每个人的基因有关,“有能力的话,我们建议大家去做一下基因筛查,如果确实对某些药物有反应,就尽量用其他药替代。”

有些老人,平时还有采耳的习惯。有的是去外边的小店,有的是让家里人帮忙掏耳朵。但掏耳朵会引起很多问题,如果采耳工具消毒不干净,就容易出现真菌交叉感染。“有的老人来就诊时说耳朵痒,还听不清。用耳内镜一看,耳朵都长毛了,跟发霉一样。”除此之外,李长青还接诊过一个听力出问题的老人,从老人耳朵里取出一块黑色的异物,大家研究半天也没看出是什么,最后还是老人回忆起来,是她前几个月拿棉签掏耳朵,棉球掉进耳朵了,然后就一直堵在耳朵里。

耳背尽早治 别讳疾忌医

老年性耳聋的出现是几乎无法避免的过程,只是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出现得或早或晚。但李长青接诊过的“耳背老人”中,有不少其实根本不是老年性耳聋,但老人却自认是“身体机能下降的正常现象”,因而长期不来医院。

除了棉球掉进耳朵,李长青还接诊过一个70多岁的大爷,前一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睡醒觉,一只耳朵就不行了。检查之后发现问题也很简单,就是洗澡时耳朵进了些水,耳垢泡“胀”了,把耳朵堵住了。李长青倒了些专门的药水,并用吸引器把耳垢吸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这种“耵聍栓塞”造成的耳聋,就算看病看得迟了些也问题不大。但还有些耳聋问题,一旦延误时机就可能无法挽救。李长青介绍,有一种突发性耳聋是耳部毛细血管栓塞导致的,如果患者出现问题后很快就来医院就诊,恢复率能达到七八成。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来就诊,也存在恢复的可能性。但如果时间拖得再久,可能就错过恢复的窗口期了。“因为耳朵的毛细血管很细,如果出现栓塞,很难通过手术方式通开,只能用药物溶开。时间一旦过长,血栓形成后,药物也无能为力了。”

引发耳部血管栓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人本来就有高血压病史,又因为某些事突然一激动,就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建议老人,一定不要自己下判断,更不要觉得是年龄带来的自然现象,要尽早来专业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有些耳聋早期是可以治疗的。”

除了老人自己把病情说出来,老人的家人也应该多关注老人是否出现了听力下降问题。比如说话时,是否会要求其他人“重复一遍”;聊天时是否出现打岔现象,前言不搭后语;看电视时,声音是否比以前调得更大了;说话时是否会盯着对方的口型等。一旦出现了蛛丝马迹,就应该尽快陪老人去医院做检查。

李长青建议,与耳背老人沟通时,家人除了保持耐心外也应注意技巧。“第一是语速放慢;第二是尽量用短句子,不要一下子说一大串;第三是尽量保持在安静环境,面对面与老人交谈,不要隔着好远跟老人说话。让老人能看到说话人的口型,有助于判断说话的意思。”



作者: 龙影猪头    時間: 2022-10-24 15:23
楚河汉街
作者: 1121152597    時間: 2022-11-24 11:13
我实在是很心疼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7/)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