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大人”在古代有哪三层意思?
[打印本頁]
作者:
深蓝色的畅想
時間:
2022-8-27 09:50
標題:
“大人”在古代有哪三层意思?
古装影视剧里,从反映商周的《封神演义》到讲述明清《大明王朝1566》《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只要有个一官半职,身边的人总是一口一个“大人”,几乎成了常态,谁也不以为忤,以为古人就是那么叫的,甚至于在《武媚娘传奇》中,贵为天子、昭仪,对大臣也是称呼“某大人”,这就更加错得离谱了。
大人在古代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成年人,与幼儿相对应,这种用法我们现在还用;第二种用法是晚辈对长辈,现在一些老派的人给父母写信,依然说“父亲大人”“母亲大人”;第三是有德望的人,《论语》里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易经》里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里说,“沛公大人长者”,都指其德行而言,而非官职。什么德行呢,用《周易》的解释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么好的形容词,当然会被最有权力的人抢占,所以也称呼王公贵族,我们现在还说“王公大人”,司马相如曾写过《大人赋》,其中的大人就是天子。
所有的尊称,都会向平常发展——没有人不喜欢抬举的。就如同“相公”一样,最开始只有被封了公爵的丞相才能用,后来就成了普通人读书人的称呼,再后来连男妓也用上了,让人忍不住叹一声礼崩乐坏。
大人也是这样,从称呼王公贵族到称呼王公贵族身边的人。他们并无官位,德行也不好说,但因为身居显要,人们奉承他,就叫一声“大人”。宋元之时,京官出外,小地方的人都觉得他们是天子身边的人,所以也会叫一声“大人”,慢慢地,成为大官们很隆重的一种称呼。然而必须说明,这种情况很罕见。万历年间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说了这么一件事,他祖父沈启原曾任过陕西按察使副使,有一次拜见张居正,张居正称呼了声“沈大人”,沈启原觉得很新鲜。
到清代,称大人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民初徐珂认为“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唯督抚有之,康熙末,则施之于钦差大臣也。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编、检得差,七品亦大人。至光绪末,则未得差之编、检及庶吉士,并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皆称大人矣。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大人,久之,而知府、直隶州同知亦大人矣”。根据徐珂的说法我们可以发现两点:一是大人的称呼越来越滥,到清末就滥大街了;二是再滥大街,也绝不会称呼到知县那种七品官身上,除非是翰林那种清贵之官。
而怎么称大人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下级称呼上级的,同级之间,谁也不会自降身份,同级之间对称有另一套系统。而皇帝和宫中高等级的嫔妃更不会称呼臣子“大人”。因为“天地君亲师”,五伦中君臣高于一切社会关系,所以按道理讲,只可以叫他们名字,所谓“君前称名”,绝不会称“大人”。当然对于一些年高德劭的臣子,直称名字有些不礼貌,所以皇帝们对他们有特别的称呼,比如周武王称姜尚为“师尚父”,武则天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一般重臣,皇帝肯称个“某公”就算顶天待遇了。像上图中,贵为天后,武则天称李义府“李大人”,那是万万不会出现的,虽然李义府为武则天立下汗马功劳,但肯叫声“李相”不直接叫名字就是顶顶客气了,叫“大人”,她爹都不答应。
作者:
linlin5
時間:
2022-8-27 12:08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7/)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