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社群下的健身时代 [打印本頁]

作者: fengzhen123    時間: 2016-9-1 14:51
標題: 社群下的健身时代

 “意见领袖”带来的全民健身

  “马甲线、人鱼线、锁骨夹鸡蛋……这些词语来自娱乐圈,掀起的大众运动热潮推动了专业健身。”健身教练张芸赫说。十年前,张芸赫在上海健身房做健身顾问,接触这一行业,并产生浓厚兴趣。最初很多人对健身的概念,要么是减肥,要么是增肌,这些局限了健身的受众。随着商业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普通人参与到健身行列,有人为了塑形,有了仅仅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身体素质。

  在学习和考取私人教练证的过程中,张芸赫发现,健身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是不同的。就拿他和一起学习的同学来说。为了练就一身肌肉参加健美比赛,同学经历了魔鬼训练:提前半年加强训练,同时在饮食上极度注意,每天要摄入大量蛋白粉,甚至还要去晒黑……“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特别是我们亚洲人、中国人,审美并不是大块头肌肉,而是较为匀称、紧实的身材。”

  2013年,张芸赫回到信阳,创建了赫尔蒙健身工作室,发现在信阳这样的三线城市,健身市场潜力很大。“因为我们是私教课程,比健身房办年卡贵一些,来上课的大都目的明确: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脂或者塑形的目的,有的直接说希望练成马甲线之类的。”张芸赫说,顾客前期以女性居多,后来随着口碑不错,一些男性开始加入私人健身行列。

  不能自拍的健身房不是好交友平台

  “过瘾!”8月14日,信阳女孩叶召林发布朋友圈,配图是手机计步软件的截图。这天,她走了40128步,居好友排行榜第一。

  大四准备考试时,叶召林为了减压开始跑步,毕业后曾一度荒废。“我在乡小教学,走路或者跑步这种普通的锻炼,在那里还不被理解。在路上跑步,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手机计步功能和计步软件的出现,无形中给了她走路的动力。“这不仅让你在锻炼的路上不再有孤独感,而且名列前茅会有一种成就感。”叶召林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养成走路的习惯,也爱上了步行这种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

  从明星到普通人,在健身房自拍,秀健身照、流汗照,传递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在这种氛围下,你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人。信阳市民刘强和女朋友陈利红就是在微信上找到共同话题,并在健身房建立感情的。

  刘强一直对同事陈利红有好感。去年看见陈利红发布健身的照片,刘强就去找她搭讪,询问健身的问题。后来,刘强去陈利红所在的健身房办了会员,开启健身加“撩妹”模式。不久后,两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加上一起克服健身初期各种不适,互相鼓励,产生了感情,走到了一起。

  “‘啤酒肚’走了,女朋友来了。”刘强有些得意地秀起了恩爱。

  健身 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虽然一条健身的朋友圈让你看起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践行,才会感受到自己的改变。

  “当一个人开始健身,他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信阳女孩汪俊清练习瑜伽有一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瘦了一二十斤”,但她认为最大的改变就是,身体进入一种正能量的循环中。

  “从自觉早起,到主动想做运动,拉拉身体,到吃饭口味偏清淡些了,到睡觉时间就想睡了,上楼梯没以前累了,心理上觉得自己更积极主动了……”汪俊清告诉记者,从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因为身体僵硬疼到流眼泪,再到一周后逐渐适应,瑜伽不断给她带来震撼和惊喜。

  因为练瑜伽,汪俊清认识不少朋友。“有个后来的姑娘年龄比较小,我带着她一起努力,也从她身上学到好多。”汪俊清说,自己力量比她好,而她的柔韧性很好,两个人互相监督和鼓励,有时候还要互相调侃,在“相爱相杀”中建立友谊。

  “据说身体越柔软心也会更平和一些,觉得自己还在路上。”汪俊清说。

  “健身,至少是老样子。不健身,则会样子老。”50岁的信阳健身女神刘叶琳,用自己媲美20岁女孩的身材证明了这一点。几个月前,一篇题为《50岁河南阿姨健身20年 性感身材完爆少女》文章在网上走红,使得主人公刘叶琳一夜成名,她的网名叶问也被众多人知晓。

  说起每天坚持游泳、每周都去健身房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刘叶琳说,除了最直观的身体素质好了,身材更匀称了,运动让自己心境、眼界都有了变化。带着美好的自己,去环游世界,潜水、水上瑜伽、溯溪逆流,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不是红颜易老,而是流汗太少。我以前说梦想是80岁还能穿比基尼游泳,现在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梦想了,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刘叶琳说。

  可见,锻炼,从人们对美感的期待,过渡到一个更加深刻、复杂化的目标,即个人充分的成长。

  健身市场有多大?

  几年时间,信阳的健身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46岁的叶先生是信阳某单位员工,也是某健身房的年卡会员。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来到健身房,与同事、家人打球、游泳,偶尔自己去练习器械、动感单车。

  “我不追求练出什么肌肉,就是长时间坐办公室腰椎、脊椎都不舒服,加大运动量觉得确实改善。”叶先生说,五年前,自己只在电视上看别人健身,觉得离自己很远,“都是专业运动员和有钱人的事儿”。后来,随着几个较大型的健身房入驻信阳,并展开广泛的宣传,叶先生在健身顾问不断推荐下,办理了年卡。后来,他发现一些同事、朋友相继在一些健身房办理年卡,健身房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不少人心血来潮办会员,过了一个月就坚持不下来了。

  近两年,诞生了一些更为精细、高效的健身工作室。健身工作室与健身中心、健身房相比,规模较小,可选择的健身项目少一些,但是课程更加细致,成果相对更高效。“因为工作室具有私教性质,每个会员带着明确的目的,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训练。掌握正确的健身方式,无论以后在家中或者其他健身房,都可以科学有效地健身。再加上现在社交平台的传播效应,我们只有帮助会员达到成效,才能形成比较好的口碑传播。”张芸赫告诉记者,工作室还有更个性化的特点。比如,一些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下锻炼的会员,可能会可以避开高峰期,独自接受训练;另外一些会员和教练熟悉后,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闲暇时间来品酒、出行爬山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还是要感谢那些大型的健身房前期的大力宣传,在短期内唤醒了大部分信阳人的健身意识。”他说。

  健身产业在信阳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从社区和写字楼内形成的运动生活中心来看,信阳健身热方兴未艾。首先是信阳锦江酒店引入游泳馆,然后恒大名都小区、台北城上城小区,2016年中乐写字楼也配置了健身中心。当运动从人们的需求品升级为必需品后,运动生活中心更有它的价值。

  还有一种更加大众的健身产业——广场舞。无处不在的广场舞往往给予年长主妇们展示自己的舞台,热情的领舞们以一个月一二十元的费用圈粉无数——不要小看这些群体,购房购车、自助游,有时候她们可是主力军。

  互联网让健身更容易?

  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全民健身热潮中,如果你还以没钱,没时间为理由,互联网给你提供了随时随地、免费,还带社交属性的健身渠道。

  健身,在运动手环、朋友圈和健康app的三重合力下,也同样具备了点赞的功能。这一点对于活跃于社交平台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Keep,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运动app。8月7日,记者注册该应用,并根据自己情况定制了为期“两周塑形课程表”,体验这种线上健身教程。

  第一节课是“零基础适应性训练”,时常19分钟,功能在于臀部腹部唤醒。点开训练,按照影片中示范与语音提示进行:左腿屈膝卷腹十次,deadbug十次三组,腹肌激活二十次……十九个动作下来,已经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第二天,是深蹲入门和hiit适应性训练,第三天,休息日,第四天,五维腹肌训练计划……难度逐渐增加,但是痛感持续时间逐渐减少了。每天完成任务,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记者在体验时发现,这个课程针对零基础运动者,确实考虑到这个群体的体能情况,动作重复次数基本在可承受范围极限,每个动作期间有几十秒休息时间。

  较为人性化的是,运动期间有音乐和口号为自己加油;休息时会放上各种励志名言;完成任务后可以将练习情况发布到朋友圈,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互动区还会显示和你一起完成任务的其他用户,以及他们的感悟。这样,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完成了与健身同胞们的互动。

  除了keep,还有fittime这样类似的健身软件,它的特点是偏向初级健身爱好者,也有非常适合上班族使用的短期视频。

  从前期的运动手环,到如今普及健身的app,科技与互联网似乎让健身越来越容易。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7/) Powered by Discuz! X2.5